2012.10.24
本色下梅
浏览次数 :
741
字号调整
"同样是小桥流水人家,但与乌镇、周庄等这样人头攒动、早已精致包装的江南水乡相比较,下梅,无疑还是本色的。
这个周末,我来到了距离福建省武夷山市正南面10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——下梅。这里在200多年前清乾隆年间,曾“日行竹筏三百艘,运转不绝”,是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。
正值深秋,绵羊般的白云从青蓝蓝的天上飞奔而过,四面青山环抱下梅,淙淙当溪穿村而过,梅溪与当溪又在这里自然汇合,历经百年的明清古建筑,见证着“万里茶路”的荣辱沧桑。
村庄很小,只有几百户人家。除了当溪两岸以“邹氏家祠”为中心开辟出来供游览的那条经保护和修砌的长900米的沿溪古街外,整个村庄几乎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:打谷场上刚收的稻谷散发着淡淡米香,成群的鸟儿在村庄外高空纵横的电线上停停走走。难以想象曾经荡气回肠纵贯戈壁大漠、连接东亚西欧、输送了华夏特产、弘扬了神州赤子和谐友善、勤劳勇敢民族精神的万里茶路竟是从这里起源的。
说到下梅,就不得不提及邹氏。当年,山西常氏的采购集团千里足履,涉足清代茶市下梅村。邹氏叔伯四兄弟以“无二值,无欺隐,且不与市井较铢两”的诚信经营与山西常氏结为“盟友”。邹氏不仅腾出自己的仓库和厢房给常氏储存茶叶,还为他们一路风尘远道而来的骆驼搭建喂料棚。下梅邹氏与晋商精诚合作100多年。“邹氏家祠”便是下梅邹氏在与晋商经营茶叶获得巨大利润后,耗巨资建成的创业丰碑。如今,置身这高大挺拔的门楣下,轻抚斑斑驳驳的土墙面,仿佛穿越时空听到了浆声筏声和远去的驼铃声。而“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,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”、“崇礼明义尊长爱幼子孙安居乐业,敬祖思宗涵韬养略世代远瞩高瞻”这些高悬在家祠内、堪为典范的楹联仍将世代相传,点点墨香无语诉说着下梅人家。
同样是小桥流水人家,下梅,除了红灯绿酒,无疑多了仍然用最纯朴的方式生活在这里的庄户人家和浓郁香茶。“福州通商后,西客遂衰”,但万里茶路曾经的辉煌和时代精神将历久弥新。
如今在下梅,武夷岩茶的制茶工艺在这里向四海宾朋全面展示,邹氏后代的厅堂里,一道一道功夫茶嘉叶酬宾每日都在细斟慢品,坐椅旁边牌子上,温馨地写着“邹氏家训:喝茶不收费。”
临离开时,在村外又转了一圈,看到一户人家的对联这样写道:春偕君山融为一副画,秋随梅溪担当半首诗。豁然开朗,想,这就是对福建最美的乡村——下梅的真实写照,也是下梅人眼里的下梅吧!
这个周末,我来到了距离福建省武夷山市正南面10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——下梅。这里在200多年前清乾隆年间,曾“日行竹筏三百艘,运转不绝”,是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。
正值深秋,绵羊般的白云从青蓝蓝的天上飞奔而过,四面青山环抱下梅,淙淙当溪穿村而过,梅溪与当溪又在这里自然汇合,历经百年的明清古建筑,见证着“万里茶路”的荣辱沧桑。
村庄很小,只有几百户人家。除了当溪两岸以“邹氏家祠”为中心开辟出来供游览的那条经保护和修砌的长900米的沿溪古街外,整个村庄几乎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:打谷场上刚收的稻谷散发着淡淡米香,成群的鸟儿在村庄外高空纵横的电线上停停走走。难以想象曾经荡气回肠纵贯戈壁大漠、连接东亚西欧、输送了华夏特产、弘扬了神州赤子和谐友善、勤劳勇敢民族精神的万里茶路竟是从这里起源的。
说到下梅,就不得不提及邹氏。当年,山西常氏的采购集团千里足履,涉足清代茶市下梅村。邹氏叔伯四兄弟以“无二值,无欺隐,且不与市井较铢两”的诚信经营与山西常氏结为“盟友”。邹氏不仅腾出自己的仓库和厢房给常氏储存茶叶,还为他们一路风尘远道而来的骆驼搭建喂料棚。下梅邹氏与晋商精诚合作100多年。“邹氏家祠”便是下梅邹氏在与晋商经营茶叶获得巨大利润后,耗巨资建成的创业丰碑。如今,置身这高大挺拔的门楣下,轻抚斑斑驳驳的土墙面,仿佛穿越时空听到了浆声筏声和远去的驼铃声。而“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,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”、“崇礼明义尊长爱幼子孙安居乐业,敬祖思宗涵韬养略世代远瞩高瞻”这些高悬在家祠内、堪为典范的楹联仍将世代相传,点点墨香无语诉说着下梅人家。
同样是小桥流水人家,下梅,除了红灯绿酒,无疑多了仍然用最纯朴的方式生活在这里的庄户人家和浓郁香茶。“福州通商后,西客遂衰”,但万里茶路曾经的辉煌和时代精神将历久弥新。
如今在下梅,武夷岩茶的制茶工艺在这里向四海宾朋全面展示,邹氏后代的厅堂里,一道一道功夫茶嘉叶酬宾每日都在细斟慢品,坐椅旁边牌子上,温馨地写着“邹氏家训:喝茶不收费。”
临离开时,在村外又转了一圈,看到一户人家的对联这样写道:春偕君山融为一副画,秋随梅溪担当半首诗。豁然开朗,想,这就是对福建最美的乡村——下梅的真实写照,也是下梅人眼里的下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