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春天,伴着绵绵细雨的苏州之行,我曾经在心底泪流三次。第一次为叶圣陶老人,第二次为唐寅,第三次为三毛。
甪直,距离苏州大约20公里,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。1917年春天始,叶圣陶先生曾在这里任教五年。青石小路,悠悠水巷,叶圣陶先生的纪念馆及墓园,就座落当年他曾工作过的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。当年在这里他曾带他的学生去郊游;他的大量童话也是先从讲给这里的孩子们听,然后才走向全中国;他以这里的风土人情为原型创作了《多收了三五斗》等大批反映社会现实的名篇佳作;叶圣陶先生是为人民立言的现实主义作家;他说“什么是教育,简单的说就是养成习惯”;他认为“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”;他一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60余年;他是语文教学的一代宗师;他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楷模。他以这里为他的第二故乡。安静的纪念馆里陈设着叶老生前日常使用的部分遗物。1988年12月叶老安葬在甪直。叶老写给子女们的遗言里,有这样的字句:“关于事后,我要在《人民日报》自费登个广告告知相识友人,说我跟他们永别了。补说三句:非但不要开追悼会,别的什么会也不要开,象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,为我开无论什么会都是不适宜的。务望依我更无他嘱。如有医学院校需要,把尸体赠与,如果火化骨灰不要捡回。”——遗言是叶老亲笔手书,修改的痕迹显得那么真实,字字句句,催我泪洒甪直。
你印象中的唐伯虎,和我之前一样,一定也是点秋香里的风流不羁吧!不过后人的戏说终归是美妙的理想。真实的考究是历史上的秋香,虽于唐寅师出同门,却因比唐寅整整大了20岁,两人素昧平生。中国古代有个残酷的现实,文人如果不做官,他的字画又能贵重几何?而生在明朝的唐寅偏偏就是“不愿鞠躬车马前,只愿醉卧花酒间”。他的画在当时也只是散落民间,为他“当酒钱”而已。他一生潦倒,之前科考受考场舞弊案蒙冤牵连,38岁才仿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王家村建了几间草房。一生最长最远的郊游也不过千里。54岁又早早辞世。在苏州市区的唐寅园,一进大门便有一方池塘,唐寅的雕像竟是弯腰在筏上洗扇。导游讲“才子洗扇百洗不烂”。这里的故事是说就算唐寅,一幅画,画到自己满意,也有推翻36次的经历。风流才子,既然不是红袖添香,那真实的意义是什么?是对艺术的那份执着和最后的造诣吧。临走时,又回头看了一眼,草坪上树着一幅对子:一路行来一路泪,一路景观一路歌。
喜欢三毛的人,到周庄,一定去中市街111号“三毛茶社”坐坐。二层小楼,每层两间,一楼的窗外是流水,二楼的窗外是香樟。阿婆茶散着淡淡的香,乌蓬船吱吱地从跟前摇过。普通的枕水人家。但三毛来过。三毛来周庄的时候,一下车就哭了,这样的体会她一生有过三回,第一次是18岁的时候初次看到艾菲尔铁塔,第二是荷西的死。走的时候他亲了亲这里的油菜花,说还会回来。她是计划来的,一路安排先去看王洛宾,去见贾平凹,然后去周庄。但她没有再来,永远也不会再来。“三毛死了。我与三毛并不相识但在将要相识的时候三毛死了。”这是贾平凹在《哭三毛》中说的话。“三毛茶社”的老板是个懂三毛的人,三毛来的时候,他并不知道,后来知道了就沿三毛走过的路走了一遍,最后写了《三毛在周庄》并且发表。茶社室内挂着三幅三毛的巨照,一幅她在地球上流浪,一幅她在自己家中,另一幅在苏州。墙上挂着三毛写给老板的信。字体是随意的,内容是家常的,字那么瘦,象她的人。王洛宾写给三毛的诗也在那里:
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,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,人生是一场迷藏的梦,莫将我责怪。
为把遗憾赎回来,我也去等待,每当月圆时,我对着橄榄树独自膜拜。
你永远不再来,我永远等待等待等待,等待你回来……